在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金陵绳结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正焕发新的生机。为了深入了解金陵绳结的历史脉络和技艺精髓,2025年7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实践团队以“非遗传承与匠人精神”为主题,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寻访金陵绳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盖静老师。
图为南京片区实践团队在了解相关知识。许欣然 供图
采访活动伊始,记者走进了金陵绳结传承人的工作室。工作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满墙的绳结作品上,色彩斑斓的丝线在光影交错中更显灵动。墙上挂着的不仅有传统的中国结,还有各种创新的绳结饰品,如精美的手链、项链,以及装饰用的挂件。这些作品或简约大气,或繁复精美,无不展现出金陵绳结的独特魅力。
“金陵绳结源于上古结绳记事,盛于明清宫廷装饰。如今是南京省级非遗的瑰宝。”传承人介绍,金陵绳结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线、配色、编结等多个步骤。每一个结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如“平安结”象征着平安顺遂,“双钱结”寓意着财富和吉祥。她指着墙上的一幅大型作品说:“这个作品是我花了好几个月才完成的,它融合了多种结法,每一种结法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寓意。金陵绳结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图为南京片区实践团队在采访。许欣然 供图
2025年7月8日上午,团队在南京市某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南京绳结非遗文化推广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体验等方式,为社区20余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课。
活动室内,五颜六色的丝线被整齐地摆放在长桌上,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实践团队队长介绍,为适应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活动特别设计了“绳结闯关”环节。第一关要求孩子们用平结制作手链,第二关则要完成一个简单的纽扣结。不少青少年在完成手链后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在场的家长们感动地称赞:“没想到孩子这么用心,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能传承发展我们的非遗文化……”
图为许欣然在宣讲。姚祥茹 供图
在自由创作环节,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传统绳结与现代元素结合。有的在绳结上串上小铃铛做成风铃,有的用荧光色丝线编织“星空手链”。一位同学更是别出心裁,把绳结与自己收藏的动漫徽章组合,制作成个性挂件。“传统也可以很时尚!”他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活动,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非遗进社区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看到孩子们这么投入,我们对文化传承更有信心了。”据他介绍,社区将设立“非遗小课堂”,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尾声,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个材料包,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丝线和制作说明书。实践团队还建立了线上交流群,方便孩子们后续学习交流。“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活动,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团队指导老师表示。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南京绳结非遗,更坚定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非遗保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付诸行动。”团队负责人总结道,并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更多非遗推广活动,让传统技艺真正“活”在当下。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组员们体会到了传承人的匠人精神,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一根细绳,在传承人手中翻飞成千年文脉;一次社区宣讲,把“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种进颗颗童心。当最后一枚平安结被孩子们高高举起,非遗已不只是博物馆的静默展陈,而是街巷里触手可及的烟火气。(蒋添怡 张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