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9月1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南城北林共建,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成都市温江区新长青村农趣园打造纪实

南城北林共建,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成都市温江区新长青村农趣园打造纪实

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新长青村(北林),一片土地正悄然焕发新生。曾经闲置的地块,经新长青村与温江区涌泉街道江浦路社区(南城)携手打造,如今已蜕变为充满活力的农趣园。这里,新长青村提供核心农耕场地,南城则输送教育、商业、职业体验等优质城市资源,二者深度联动,以农趣园为载体,稳步构建起 “城乡资源循环-能力共建-社区治理共生” 的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机制。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亲子家庭的积极参与下,农趣园不仅是城乡居民的农耕体验平台,更升级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纽带,还巧妙串联起 “温江一家亲・智治新长青” 理念下的社区积分制度,成为乡村治理创新的生动典范。

(一)南城北林结对:场地与资源联动,筑牢共建根基

2025年6月,南城江浦路社区与北林新长青村积极响应城乡融合发展号召,创新性开启“场地+资源”结对共建模式。北林发挥本土优势,主动盘活村内闲置农田,为项目提供核心农耕场地,让乡土资源从“沉睡”变为“活化”;南城则依托城市资源禀赋,整合教育机构、商业平台、企事业单位等资源,不仅为后续活动提供物资支持,更提前规划职业体验、技能培训等特色内容,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搭好框架。为建立跨地域协作网络奠定基础,更让亲子家庭成为资源对接的直接受益者,助力实现城乡双向赋能。

(二)创意设计:亲子共筑灵感,点燃共建活力

为让农趣园真正贴合亲子家庭需求,社工以“激发亲子参与热情、凝聚共建共识”为核心,组织系列创意设计活动。2025年6月21日,“农趣园创意双响炮”活动拉开帷幕,吸引数十组城乡亲子家庭参与。

在“园区打围”环节,亲子家庭携手划定农趣园范围:家长们测量尺寸、规划路径,孩子们则用画笔在围栏上勾勒农田愿景,部分北林老年村民也到场指导,分享传统农田“沟渠布局”“作物搭配”的经验,让乡土智慧在亲子协作中代代传递。“设计畅想会”上,亲子创意彻底迸发:有的家庭规划“亲子共耕小菜园”,方便家长带孩子观察作物生长;有的则提议设置“彩虹引导路”,用色彩标注不同功能区,既美观又能帮助孩子识别场地。

社工细致收集每一份亲子设计稿,逐一标注创意亮点并对接专业设计公司,将“亲子智慧”精准融入最终方案。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体验“创意被重视”的成就感,更让家长在陪伴中加深对乡村治理的理解,通过“亲子能力共建”为社区治理注入多元力量,让共建理念在家庭单元中扎根。

(三)农耕实践:亲子拜师学技,夯实协作基础

创意落地离不开实践支撑,两场农耕活动既聚焦“提升亲子农耕技能”目标,更推动城乡资源进一步流动。6月22日“农耕初体验”中,每组亲子家庭认领专属农田,播下红薯与大豆种子。活动特别邀请北林老年农户担任“农耕导师”,亲子家庭围在田埂边,跟着导师学习分辨种子优劣、控制播种深度、规划株距等实用技能——孩子们蹲在田里小心翼翼播撒种子,家长则在旁记录要点,老年导师的农耕智慧与亲子家庭的学习热情碰撞出火花。

这场实践不仅让亲子家庭掌握了基础农耕技能,更让“能力共建”实现双向提升:北林老人的经验得到传承,南城亲子则将城市中的“观察记录”“科学养护”思维带入农田,为后续老种子培育、作物管理提供新视角,更让亲子家庭在协作中培养出默契,为参与后续社区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设实操:亲子分工协作,凝聚多元力量

设计方案确定后,农趣园建设以“城乡资源循环”为导向,邀请南城亲子家庭、北林村民共同参与,形成“资源互补、技能互助”的建设氛围。8月4日,设计公司展示优化方案——其中不仅包含亲子家庭设计的彩绘桥面、立体菜园,还融入了南城提供的安全防护物资清单、场地管理使用指南,让方案既体现民意,又具备实操性。

8月5日“共建农趣园”活动中,城乡亲子家庭分工明确:南城亲子组成“彩绘小分队”,带着城市采购的环保颜料装饰桥面,孩子们画下农作物、小动物图案,家长则负责调色、补色;北林亲子协助搭建木质框架,栽种花木。8月27日收尾阶段,亲子家庭共同补涂色块、补种绿植,这场跨地域、跨年龄的共建行动,不仅让农趣园顺利落成,更让亲子家庭在实操中提升实干能力,推动城乡资源高效流动,为“社区治理共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五)志愿队伍培育:亲子从“建设者”到“守护者”,激活治理动能

农趣园建成后,新长青村以 “唤醒亲子家庭责任感、壮大社区治理生力军” 为目标,专门组建儿童 “青苗志愿队”,推动曾经参与农趣园建设的亲子家庭,从 “动手建设者” 正式转变为农趣园的 “日常守护者”。

此前,为拓宽亲子家庭的治理视野,社工已提前对接交通银行组织青苗志愿队开展 “职业体验进城市” 活动。孩子们以 “准工作人员” 身份走进南城银行,全程参与客户接待、业务咨询引导等工作,这场跨城乡体验,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城市服务的先进经验,更为后续参与社区治理埋下 “创新种子”。

8 月 6 日,带着职业体验的收获,青苗志愿队迎来首次 “治理提案行动”。小志愿者们带着家长围坐一堂,围绕 “农趣园长效维护” 与 “社区治理活动创新” 积极建言:有的亲子家庭结合银行服务中的 “定期巡检” 思维,提议设立 “每周亲子护园日”,定期组队清理园区杂草、为作物浇水施肥,建立 “养护台账” 确保管理有序;还有家庭借鉴城市 “公益活动标准化” 模式,建议引入南城资源,开展 “急救知识培训”“垃圾分类实践” 等主题活动,让农趣园从农耕体验地升级为城乡交流学习的共享平台。

(六)结对帮扶:老种子为纽带,深化融合实效

为进一步落实“城乡融合”目标,打破资源壁垒,南城江浦路社区与北林新长青村以“老种子资源”为联结纽带,组织南城亲子家庭与北林村民开展结对帮扶。在“伍灵二荆条”辣椒收获季,双方携手开展“老种子美食共创”活动:北林村民带着亲子家庭采摘辣椒,讲解老种子辣椒的特色与腌制方法;南城亲子则与村民一起清洗、腌制辣椒,制作特色泡辣椒。

活动结束后,双方还互相赠送成果:北林村民将老种子辣椒、泡辣椒送给南城亲子,南城亲子则邀请北林村民参与后续南城的“职业体验开放日”。这种“农耕+帮扶+资源共享”模式,不仅让城乡亲子家庭与村民深度互动,更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的双向流动,让“城乡资源循环”从理念变为现实,使老种子资源成为连接城乡情感与资源的重要纽带。

(七)积分制落地:亲子带动家庭,完善治理体系

随着农趣园运营与亲子参与度的提升,新长青村将“温江一家亲·智治新长青”治理理念与实际需求结合,推出“社区积分制”,并以亲子家庭为切入点,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社区治理。在《村规民约》基础上,村里制定《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将“参与农趣园维护”“加入青苗志愿队”“参与结对帮扶”“提出治理提案”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形成“参与—积分—激励”的良性循环。

积分兑换机制充分考虑亲子家庭需求:不仅可兑换生活用品,还能兑换南城提供的职业体验名额、农趣园专属种植地块、亲子手工课程等“特色奖励”。这一制度迅速激发了亲子家庭的参与热情,有的亲子家庭还带动邻里参与,形成“一户带一片”的治理氛围。

(八)展望未来:深耕双平台,续写共生新章

未来,南城北林将继续以“农趣园”为平台,深化“北林提供场地、南城输送资源”的合作模式:北林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为亲子家庭提供更多实践场景;南城则将整合更多优质资源,拓展城市体验领域,增加“高校游学”“小小牙医”等体验项目,让城乡资源联动更紧密。

通过持续深化“城乡资源循环-能力共建-社区治理共生”三位一体机制,依托亲子家庭的带动作用与积分制的激励作用,新长青村将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活力,让农趣园不仅是体验场所,更是治理载体;让积分制不仅是奖励机制,更是参与桥梁,为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治理创新书写更多美好篇章。

 

 

园区打围

 

设计畅想会

 

 

6月22日农耕活动

 

 

7月19日农耕活动

 

 

8月4日设计工作坊第二期

 

8月5日共建行动第一期

 

 

8月27日收尾工作

 

 

7月16日职业体验

 

8月6日提案行动

 

 

 

与南城儿童联谊结对

上一篇:中交路建乐望高速公路项目九利1号隧道正式通电亮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