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担心拆迁后党员像‘散沙’,现在家门口挂上了党员户标识牌,社区还组织我们开会提建议,感觉组织就在身边。”在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和景家园小区的党员会议现场,刚完成身份转变的党员国强嗲拿着新领的党员联系卡,难掩激动。

作为拆迁安置区域,川河社区筹委会所辖4000余名村民已全部搬入农民安置小区,135名党员也随之分散居住。面对“人户分离”带来的管理难题,筹委会跳出传统模式,以“安置到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为原则,打出党员管理“组合拳”。
在安置小区治理中,筹委会在和景家园小区成立筹备组,将社会管理与党员作用发挥深度绑定。通过召开专题党员会议,不仅部署“党员亮身份”行动,为党员户悬挂专属标识牌,更现场收集党员关于小区治理、民生服务的建议十余条,让党员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发声”。与此同时,针对仍履行经济职能的社区筹委会党员,筹委会同步推进“党员联系户”工作,组织党员分片走访群众家庭,倾听搬迁后的需求与困惑,用“脚底板”架起党群连心桥。

从“村民党员”到“社区党员”,身份在变,但初心不变。川河社区筹委会通过“建组织、亮身份、听民意”的创新举措,让分散的党员重新“聚”起来,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安置小区的新土壤里“活”起来,为拆迁安置区域的和谐稳定注入了红色动能。(供稿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黎托街道 通讯员:胡笑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