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个!”“这个谜语我会!”2025年9月26日上午,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街道南塘公园被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掌声裹得满满当当——咱们长信社区自己办的“国庆中秋双庆”文化演出,把“家门口的节日”过出了新花样,几百号居民聚在一起,比过年还热闹!
这场演出没有“大明星”,主角全是街坊邻里。开场的大合唱《歌唱祖国》一响起,台下大爷大妈就跟着打拍子,有的还偷偷抹了眼角。还有几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踮着脚站在后排,奶声奶气地跟着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唱到高潮时,台下不知谁先举起了小红旗,接着一整片“中国红”都飘了起来,连路过的清洁工师傅都停下扫帚,站在路边跟着拍手,眼睛亮晶晶的。
舞蹈节目更是“藏龙卧虎”。《幸福中国一起走》的表演者全是社区舞蹈队的阿姨们,领头的王阿姨今年62岁,为了这个节目,她每天定时定点带着大家在社区二楼舞蹈室排练,胳膊练酸了就贴块膏药,第二天接着来。上台时,阿姨们穿着统一的舞蹈服,动作整齐划一,转圈圈时裙摆飞起来,像一群轻快的蝴蝶。下台后,王阿姨擦着汗跟旁边的人说:“咱跳的不是舞,是心里的高兴!现在日子这么好,祖国这么强,不跳出来都憋得慌!”
最让人挪不开眼的,是居民们“脑洞大开”的特色节目。三句半《移风易俗》把“婚事新办”“垃圾分类”编成俏皮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说新风,道新风,咱社区里新风浓!”“婚事新办不攀比,省钱又省心!”“垃圾分类要记牢,环境变更好!”每一句都踩着鼓点,说的全是居民身边的事——比如楼下王大哥结婚,没办大酒席,就请亲戚邻居吃了顿便饭;还有张奶奶每天都把垃圾分好类,连小孙子都跟着学。演到“铺张浪费不可取,光盘最光荣”时,台下有人喊“说得对!我家现在吃饭都按需做,不剩饭!”,阿姨们听了,敲锣的节奏都更响了。旗袍秀《水墨中国》一登场,穿旗袍的阿姨们踩着鼓点走台,手里的团扇一摇,台下手机“咔嚓”声就没停过,有人当场发朋友圈:“咱长信的阿姨们,比模特还靓!”
当然,最热闹的还得是“南塘猜谜喜乐会”,简直是“全家总动员”。谜题都是长信社区工作人员结合中秋和生活编的,不难,但有意思——“中秋月亮圆(打一成语)”,刚念完,后排的小朋友就举着手喊“花好月圆!”,跑上台领礼品时,还奶声奶气地说“我妈妈教我的!”;“平时喝的,中秋也喝(打一饮品)”,楼下的李叔举着手喊“茶!中秋团圆不就喝茶聊天嘛!”,答对后接过社区准备的兔子小夜灯,笑得合不拢嘴:“这小兔子灯漂亮,比买的还好看!”没答对的也不着急,有人凑在一起讨论“刚才那个题到底是啥”,还有阿姨跟主持人说“下次再出几个,我回家跟我家老头子练练!”
演出最后,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响起时,所有人都站起来了——老人扶着拐杖,小朋友被爸妈抱在怀里,连刚在便民大集剪完头发的大叔,都擦着手跑过来跟着唱。歌声飘在南塘公园的上空,连路过的行人都停下脚步,跟着拍手。有人边唱边擦眼角,说“现在能在家门口过这么热闹的节,都是因为国家好、社区好”。
演出结束后,大家都没急着走,全往互动区赶。套圈游戏前排起了长队,小朋友攥着圈瞄准玩具,爸妈在旁边喊“往左点!”;“钓月计划”区里,大人小孩都拿着小鱼竿钓月饼,钓上来就举着跑,笑得特别开心;便民大集上,免费剪头发、测血糖的摊位前全是人,志愿者们忙得满头汗,却笑着说“大家高兴,我们就不累”。一直到中午,南塘公园里还满是笑声。居民李姐提着刚从集市上换的白菜,跟旁边的人说:“以前过节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出去堵车,今年咱们长信社区组织过节,又热闹又暖心。你看这演出,都是咱自己人演的,说的都是咱自己的事,比看春晚还亲切!”旁边的张大爷也点头:“可不是嘛,邻里之间平时各忙各的,趁这个节聚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比啥都强!”
其实这场“家门口的演出”,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演员,却比任何演出都让人觉得温暖——因为这里有熟悉的街坊,有实在的欢笑,有对祖国的祝福,还有对日子的热爱。就像长信社区书记段蕊说的:“双节不只是放假,更是让大家聚在一起,感受‘家’的味道。咱长信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热热闹闹的,才是过节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