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新市区街道兰新社区以散居楼院多、“一老一小” 群体占比高为显著特点,积极探索五 “微” 一体治理模式,从细微处发力,用 “小切口” 破解治理难题,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微网格:织密 “经纬线” 激活治理 “神经末梢”
兰新社区将 29 个散居楼院、3个物业小区、2个自管小区划分为 7 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 1 名专职网格员和 1 名兼职网格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 “经纬线”。为了让治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社区引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并为辖区内的独居、高龄老人配备智能手环,通过科技力量为 “一老一小” 群体筑牢安全防线。网格员重点关注 “一老一小” 群体,建立专属档案,记录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信息和儿童的监护情况,这些信息同步录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与共享。70 岁的独居张爷爷家住5号楼,除了网格员每天上门送餐2次,同时,不定期的帮他购买生活用品、检查家中水电安全外,他佩戴的智能手环更是时刻守护着他的安全。手环具备心率监测、一键呼救、定位等功能,一旦监测到异常数据或收到呼救信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会立即报警,张爷爷的子女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并采取相应措施。有一次,张爷爷在家中不慎摔倒,他按下了手环上的呼救键,网格员接到平台提示后,三分钟内就赶到了他家,及时将他送往医院,让马爷爷的子女感动不已。同时,针对散居楼院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网格员协调大学生志愿者在网格内开设 “四点半课堂”。同时,网格员也会通过智慧平台关注孩子们的动态,确保他们在课堂上的安全与健康。截至目前:网格员累计收集 “一老一小” 相关诉求 46 条,解决率达 10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智能手环的加入,让治理的 “神经末梢” 更加灵敏,真正活跃起来,网格员也成为了群众身边更贴心、更可靠的 “贴心人”。
微心愿:集齐 “心愿卡” 联动全线 “幸福接力”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 “微心愿” 征集点,通过网格员走访、线上小程序等方式,收集散居楼院 “一老一小” 的心愿。65 岁的李爷爷想要一个放大镜看报纸,少数民族儿童马某某小朋友希望有一套绘画工具,这些 “心愿卡” 被张贴在党群服务中心的 “心愿墙” 上。社区联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开展 “幸福接力” 活动,康辉花园物业联合党支部党员认领了 23 个心愿,为老人送去助行器、为孩子购置图书绘本。截至目前,已完成 “微心愿” 89 个,实现了从 “群众点单” 到 “多方接单” 再到 “满意评单” 的闭环,让温暖在邻里间传递。
微物业:精耕 “小服务” 老旧社区 “逆龄生长”
针对散居楼院无物业、管理混乱的问题,兰新社区引入 “微物业” 模式,由康辉花园物业联合党支部牵头,组建由党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不定期组织人员清理楼道、楼前院后杂物、清运垃圾。78 岁的王奶奶说:“以前楼道里家家门口都乱堆乱放,经过现在不断的整理,不仅干净亮堂,还消除了诸多安全隐患。”“微物业” 用精细化服务让楼院焕发新颜,实现“逆龄生长”。
微党课:理润 “千万家” 点亮信仰 “星火成炬”
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与康辉花园居民活动室,精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课堂活动。结合散居楼院 “一老一小” 关爱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治理工作,社区特别邀请老党员深情讲述社区变迁史,组织年轻党员深入探讨为民服务的优化路径。“板凳微党课” 在楼院广场生动开讲,党员们围坐一圈,结合身边鲜活案例细致解读惠民政策;同时,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各类短视频,内容涵盖老年权益保障、儿童安全教育、安全事故防范、反诈知识普及等,吸引了众多居民积极观看。这些微党课让党的理论自然融入日常生活,如星火燎原般点亮群众信仰,为基层治理凝聚起磅礴合力。
微自治:用活 “小协商” 凝聚共建 “合力开花”
兰新社区在康辉花园居民活动室设立 “议事厅”,每月组织散居楼院居民开展 “小协商”。针对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居民代表、党员、物业人员共同商议,决定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办 “老年食堂”;围绕康辉花园居民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社区牵头业主委员会共同协商与康辉房地产公司将7号楼楼下一间为50平方米左右的闲置房改造成“活动室”。原老住户刘阿姨说:“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很多难题都解决了。” 通过 “小协商”,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基层治理之花绚丽绽放。
兰新社区的五“微”一体模式,从散居楼院的实际出发,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用细致入微的举措破解了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未来,社区将继续优化这一模式,让“微网格”更精准、“微心愿”更暖心、“微物业”更贴心、“微党课”更入心、“微自治”更齐心,以“小切口”持续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让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