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9月0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北京花园路街道困服所开展“智护万家・反诈同行”系列小组活动 专业赋能困难群众筑牢反诈防线

为提升辖区困难群众手机使用能力与反诈意识,助力其适应数字化生活、守护财产安全,花园路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简称“困服所”)近期策划并实施“智护万家・反诈同行”系列小组活动。四节课程以“基础-实用-兴趣-安全”为逻辑递进,通过专业化设计与实操化教学,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活动成效显著。

第一节:基础操作“入门课”,专业拆解数字生活“第一关”

8月21日首课聚焦“手机基础功能掌握”,社工以“需求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从手机外观标识、屏幕信息解读、后台应用管理等基础认知切入,重点拆解屏幕三键导航逻辑,通过“场景举例+实物演示”帮助老年及操作不熟练组员理解。

针对“开机/关机”“网络连接”“通话短信”等高频操作,社工采用“步骤拆解+风险提示”专业教学法:明确长按电源键开机时长、无线网络密码输入注意事项,演示滑动接打电话手势,梳理“新建短信-选联系人-输内容-发送”完整流程,同步配合一对一实操指导,确保组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此外,课程还涵盖显示亮度、声音振动、生物识别密码等个性化设置教学,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第二节:微信挂号“实操课”,精准破解就医预约难题

第二节课程紧扣困难群众就医需求,以“北医三院微信公众号挂号”为核心,实施“前置准备-分步教学-重点强调”专业化流程。

课前,社工提前告知组员准备就诊人身份证、满电联网手机,保障操作连贯性;课中,社工从“搜索关注公众号”开始,逐步引导进入服务界面,详解预约挂号入口选择、院区科室筛选、医生时段匹配等步骤。

针对“实名认证绑卡”关键环节,社工特别强调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填写的准确性,明确“一就诊人限绑一微信”规则;对医保与非医保患者缴费取号差异,以“温馨提示卡”形式单独标注,避免信息遗漏。课后,组员反馈“在家就能挂号,解决了跑医院排队的大麻烦”,专业教学有效落地需求。

第三节:手机摄影“趣味课”,专业教学融合互动体验

第三节以“提升生活幸福感”为目标,开展手机摄影技能教学,课程设计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社工围绕“摄影基础认知-构图技巧-功能使用-后期制作”四大模块展开:通过实例对比讲解照相与摄影区别,演示九宫格、对角线、黄金分割点等专业构图方法,强调“水平垂直是照片质量核心标准”;针对不同型号手机,分类介绍慢动作、延时摄影等特色功能,指导设置九宫格参考线、音量键快门等实用参数。

后期制作教学中,社工演示画面裁剪、亮度对比度调节等基础操作,引入滤镜、边框等趣味功能,激发组员创作热情。

第四节:反诈安全“防护课”,数据案例支撑风险防控

8月28日,最后一课聚焦反诈安全,社工以“数据+案例+策略”构建专业化教学体系。开篇引用公安部刑侦局2024年数据,讲解“AI换脸”“深度伪造语音”等新型诈骗手段,直观呈现风险态势;随后分类解析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街头诈骗三类常见骗局,结合两起典型案例拆解诈骗逻辑,引发组员共鸣——组员李阿姨主动分享公交车防骗经历,进一步强化风险认知。

在防护策略教学中,社工总结“三不一多”原则,明确“保管证件、定期改密、拒绝刷单集资”等具体措施;针对被骗应对,梳理“回忆细节-收集证据-报警冻账户”标准化流程。组员表示“要把知识告诉家人,一起防骗”,专业防控知识有效传递。

此次系列活动,困服所以困难群众需求为核心,通过“理论+实操+互动”的专业化小组工作方法,实现“授人以渔”。下一步,困服所将持续关注群众需求,推出更多针对性帮扶活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四川成都:开学第一课,红色润童心——新都区马超社区“帮帮邻”清单服务活动
下一篇:抓住整改整治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