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千年古村的文化密码:鸣山村让历史遗产“活”起来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的鸣山村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村,曾以“古树多、古屋多、名人多”闻名浙南。村中4棵百年榕树荫蔽着八大古建筑群,南宋大儒陈傅良曾在此留下诗篇,清代知县蔡时豫从此地走出。八座清代古宅里回荡的不再是往日的寂静,而是拉坯机的转动声与年轻人的欢笑声。真正让古村重焕生机的,是历史基因与现代非遗的奇妙化合反应。

为积极响应政策,村两委启动“老屋唤醒计划”,将闲置古宅统一租赁改造。构建平阳非遗产业孵化基地,使温州首家非遗主题文创基地在此落户,如今30余家非遗工作室入驻,形成从创作、展示到销售、体验的完整产业链。与此同时,作为名山村的特色非遗,木偶戏传承人每周五在蔡必胜纪念馆演出,将明代抗倭英雄的故事融入新编剧目,蛋画艺人叶立辉在百年榕树下开设露天课堂,孩子们在蛋壳上描绘古村新貌。

同时,鸣山村也是一屋一故事的再生奇迹。蔡心谷故居如今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简约婚礼基地”。新人先到家风家训馆诵读祖训,再在古宅院举行中式婚礼。红烛喜服间,传统礼俗焕发现代魅力,已举办百余场特色婚仪。“鸣竹学堂”文化驿站内,青年设计师将平阳黄汤茶渣再造为宣纸,印制木版年画,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让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从2016年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到2020年荣膺“全国文明村”,鸣山人用七年时间证明:历史遗产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可以与现代生活共舞的活态基因。当陶艺师傅在清代院落直播售卖新创作的“蛋画咖啡杯”,镜头扫过斑驳的木门雕花,屏幕上闪过海外观众的点赞——这一刻,古今相融,生生不息。

上一篇:驰骋鄂托克草原天路,共赴暖城那达慕之约
下一篇:文明新风润乡土,精神家园共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