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乌石村:画笔点活致富路 “石”绘产业新画卷

湘赣边界的浏阳市小河乡乌石村,正以艺术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画卷。从最初引入农民画室,到2017年启动“三年规划”锚定艺术特色村发展,乌石村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民画、创意画、经典油画,特别是特色石头画及文创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振兴”之路。

转型:从流水线到创意驱动

发展初期,乌石村的国画产业曾尝试分步流水作业,但产品质量提升遭遇瓶颈。2019年,基于现实与市场研判,村子果断将重心转向创意画、石头画及文创开发。为探索艺术与文旅融合新模式,村集体与上级政府积极招才引智,远赴深圳大芬村招商引资。2020年,艺术家龙景创、陈琪、王集林、彭加军、邹金香夫妇等艺术家受邀前来,为当地艺术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指导和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

焕新:废弃空间变身艺术殿堂

同步推进的,是艺术空间的打造。废弃烤烟房被活化改造为“乌石当代艺术馆”,闲置校舍则变身为创作室与艺术家公寓。艺术馆内,一楼陈列着聋哑孩子们充满生命力的石头画作,白墙上则展示着本地农民画家的作品,生动诠释着乌石的艺术之美。得益于邹金香专业的策展能力,艺术馆的展示水准与游客体验显著提升。

创作:本土灵感迸发艺术火花

乌石村得天独厚的宁静环境与生态资源,为合作艺术家们提供了丰沛灵感。他们巧妙融合本土特色与自然素材:木屑拼贴涂彩、土块组合成趣、沙土粘合海滩、纸巾折叠花朵,甚至用浏阳鞭炮废弃物拼凑出绚烂“烟花”……村民画家则以石头为画布创作“石头画”,更在农舍外墙上挥毫泼墨,将整个村庄打造成一个沉浸式的“画中村”。

破局:激发村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艺术产业扎根乡村,首要挑战是转变村民观念。起初,大多数村民对艺术创作陌生,对绘画创收缺乏信心,参与意愿不强。为此,乌石村推出乡村艺术发展补助计划:为参与村民提供三个月资金支持以降低门槛,并建立开放的作品售卖平台。村民通过创作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性被有效调动。

育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深知人才是产业命脉,乌石村着力拓展艺术赋能的文化教育内涵。彭加军、邹金香夫妇以极低学费甚至免费提供画材,悉心指导有绘画兴趣的孩童,激发其潜能。依托独特艺术氛围与“画中村”景观,乌石村已成为热门研学写生基地,频繁接待各地高校美术团队,提供写生指导与保障,让学子们在沉浸体验中感受艺术、汲取灵感。

引智:开放平台汇聚八方英才

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乌石村持续推进艺术家引进。村支书赖平强调:“发展需立足长远。”村子为前来写生的艺术家开设工作室,提供免费食宿;艺术家通过乌石平台销售作品,获得分成。这种开放包容的模式促成了长期合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艺术产业体系,推动乌石艺术品牌在全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艺术创作与农文旅“立足乌石,跳出乌石”的协同发展。

执自然之笔,绘山水入画。乌石村以特色艺术产业为引擎,成功打响“艺术画村”品牌,走出一条生态、艺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上一篇:新莲心喊你来“村游”,湘大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下一篇:关注乡村农药污染,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农药使用处理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