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暑期公益课:让乡脉与童心同然

 

炎炎夏日,暑意正浓,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青春热忱,走进社区暑期公益课堂,以实际行动践行“乡脉文火 创赋未来”的实践初心。在这里,千年文脉的浸润与童真烂漫的碰撞,化作志愿者笔下的知识点、耳畔的耐心讲解,更成为点亮孩子们暑期时光的点点星火。一场以爱为桥、以智为引的陪伴,正让“乡脉”的温度在课堂流转,让“未来”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一.堂筹备会:让每个细节都装着“孩子气”

曲阜师范大学“乡脉文火”实践队的会议室里,一场围绕暑期公益课堂管理与帮扶策略的筹备会正有序开展。十余名志愿者结合前期社区调研数据,针对6至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及行为习惯,系统研讨课堂管理方案与帮扶措施。这场历时四小时的会议,为后续公益课堂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实践活动中“以生为本”理念的生动注脚。针对年龄与基础差异,团队最终确定“双轨分组”模式:将儿童划分为“低龄组”(6-8岁)与“高龄组”(9-12岁),低龄组采用“20分钟教学+10分钟游戏”的分段式授课,侧重兴趣引导与习惯培养;高龄组以作业辅导为主,同步开设拓展课程。为强化课堂管理,创新设计“积分激励机制”,儿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参与集体活动、帮助同伴等行为积累“文脉星”,累计达到一定数量可兑换曲,以此激发主动性与自律性。

二.课堂内外:让知识带着温度生长

作业辅导作为核心环节,始终承载着志愿者们对学生成长的细致关怀。每日午后,当孩子们带着课本与习题册走进教室,志愿者们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辅导工作,用耐心拆解知识难点,用热忱点燃学习动力,在笔墨互动间搭建起师生相长的桥梁。作业辅导的过程,亦是志愿者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看着孩子们从“怕做题”到“爱提问”的转变,志愿者们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觉得辅导就是讲题,现在才明白,耐心比方法更重要。”一位志愿者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懂了’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面对反复出错的问题,志愿者们坚持“纠错先肯定”的原则,用鼓励强化信心。批改数学作业时,他们会先圈出“这步计算很仔细”“思路有新意”等亮点,再用红笔轻轻标出错误处,附言“再想想,你一定能发现问题在哪”。一年级学生萌萌总把“减法”算成“加法”,志愿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在她的作业本上画了个笑脸:“萌萌算得很认真,如果能分清‘拿走’和‘拿来’,就更棒啦!”次日,萌萌主动拿着订正后的作业跑来:“老师你看,我这次没搞反!”

如今,公益课堂的作业辅导已不仅是学业帮扶,更成为连接志愿者与学生的情感纽带。那些俯身讲解的身影、耐心倾听的瞬间、共同攻克难题的喜悦,正让“乡脉文火”的理念落地生根——以热忱点燃学习的火花,以耐心滋养成长的土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收获知识,在陪伴中向阳而生。

三.欢趣同行:课后游戏里的成长密码

每日作业辅导结束后,“脑筋急转弯”时间总能让教室瞬间沸腾。志愿者站在讲台上念题,孩子们的手臂像雨后春笋般举起,此起彼伏的抢答声里,藏着最纯粹的欢乐。志愿者刚举起写着题目的卡片,低龄组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踮起脚尖,嘴里小声念叨“让我来”,高龄组则故作沉稳地托着下巴,实则早已在心里飞快盘算,整个教室像被注入了活泼的电流。

四.星火成炬:让志愿精神在陪伴中延续

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用行动证明,乡脉的延续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代代相传的温度;未来的创造也并非遥远的愿景,而是当下每一次俯身的陪伴。辅导作业时的耐心讲解、猜谜游戏里的开怀大笑、临别时孩子偷偷塞在手心的画,都是志愿服务中温暖的瞬间。有效的管理与帮扶,源于对孩子们需求的精准把握,更源于志愿者们对育人初心的坚守。当青春与乡脉相遇,当志愿与成长同行,这些微小的光芒,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星河,让志愿精神在陪伴中不断延续。

(曲阜师范大学:郑姮燕)

上一篇: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红色基因“活态传承”调研实践团赴巢湖市夏阁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
下一篇:“籽籽同行”开展双轨实践活动,赋能山区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