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广州华商学院瑶山筑梦突击队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锦与舞火狮

2025年7月17日,广州华商学院瑶山筑梦突击队深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非遗文化深度探访与实践,以青春力量提升壮族瑶族非遗影响力,助力民族地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突击队先后走访了福堂镇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吉田镇特色文化街、成吉社区舞狮工坊,探索非遗文化传承新路径,为提升壮族瑶族非遗文化项目影响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民族地区落地见效贡献青春力量。

一、锦承千年文脉

在福堂镇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瑶山筑梦突击队聚焦国家级非遗项目——壮族织锦,队员们深入壮锦织造车间、制图打版区、文创展区与染布区,记录这一千年技艺。

陈伟希摄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自唐代传承至今,具有“以线为墨、以布为卷”的特点,通过经纬交织勾勒出几何纹样与动植物图案,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壮族文化身份的“活化石”。

房庆艳摄

从手工捻线的匠人指尖到机械织机的轰鸣声中,从蓝靛浸染的草木纹理到时尚设计的文创产品,壮锦正经历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壮锦正以“非遗+文创”的形式突破地域边界,这种转化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也展现出壮锦从“闺阁女红”到文旅商品的蜕变之路。

二、非遗焕新路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铸魂。吉田镇特色文化街作为连山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窗”,汇聚嘉田锦绣壮族刺绣、瑶族小长鼓制作、卢屋陶艺龙窑制陶等多项非遗精粹。在讲解员的专业讲解中,嘉田锦绣壮族刺绣的绚丽丝线、瑶族小长鼓的精妙制作、卢屋陶艺龙窑的千年窑火,共同绘就了连山璀璨的非遗画卷。

卢瑶摄

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瑶绣丝线中的农耕密码,拍摄壮锦纹样里的自然哲学,记录陶艺匠人古法柴烧的匠心传承。

非遗保护绝非“博物馆式”的静态保存,而是要以数字技术为翼通过线上展示扩大文化影响力、依托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非遗手工艺品走出深山,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更能推动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焕发新生,彰显非遗活化对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关键作用。

三、狮韵凝铸匠心

在成吉社区舞狮制作工坊,突击队见证了竹篾编骨、彩纸裱糊、矿物颜料绘饰的精湛工艺。作为壮瑶地区重要民俗载体,这里的舞狮狮头融合壮族图腾与瑶族纹样,承载着驱邪纳吉的民俗寓意,凝结着民族精神特质,其制作需经数十道工序,堪称文化的“精神富矿”。

卢瑶摄

舞狮不仅是技艺,更是精神。从选竹备料到扎制狮胚,从贴金描彩到安装饰物,每道工序都凝结着壮瑶儿女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当代青年肩负重任,需以创新思维破解“传承”与“发展”的难题,既要守护技艺本真,更要探索贴近时代的表达形式,以推动非遗走向大众,守护民族文化根脉——这正是瑶山筑梦突击队的行动方向,也是对“百千万工程”“文化振兴”要求的铿锵回应。

当前,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正如火如荼纵深推进,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时代命题。广州华商学院瑶山筑梦突击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探索“非遗+”的创新模式,助力连山丰富的县级以上非遗项目突破“深闺”,走向“潮流”,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生机。

瑶山筑梦,青春有为!突击队员们以脚步丈量连山热土,用镜头记录文化瑰宝,以热忱投身振兴实践,让青春在守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熠熠闪光,为民族非遗生生不息、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黄昭冉摄

(作者:肖政杰,谢鲤琳,叶舒华,温淑萍)

上一篇:重走红军路 赓续井冈魂——山东理工大学“青衿筑梦·红韵燎原”实践团开展“红军的一天”主题实践
下一篇:广州华商学院瑶山筑梦突击队专访连山舞龙灯非遗传承人赵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