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炽热,点燃了江西科技学院“寻古思源队”的实践热情。这群怀揣理想的青年,背上行囊奔赴乡村,投身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姿,在乡土大地书写文化传承与成长的故事,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赋能乡村 。
田园初体验:汗洒沃野,感知农耕温度
踏入乡村,大片翠绿农田映入眼帘,这是队员们实践的第一站。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队员们却毫无惧色,纷纷弯腰深入田间。除草的动作从生疏到熟练,泥土渐渐沾满裤脚,额头的汗水不断滚落,滴进土里。 在这过程中,“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课本上的诗句,而是亲身感受的农耕辛劳。每一株被拔除的杂草,都让大家对土地的孕育之力有了更深认知。他们与农民交流,听着农事经验,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明白丰收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耕耘。这片农田,不仅让队员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更拉近了与乡土的距离,让大家懂得乡村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滋养,也离不开劳动者的坚守 。
古村人文行:探寻岁月,聆听文化絮语
古村落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时光里。队员们穿梭其中,老墙斑驳的纹理、小巷幽深的气息,都藏着岁月的秘密。他们走访村民,尤其是围坐在老人身旁,听那些关于古建筑历史与乡村故事的讲述。 老人们缓缓道来,某座建筑曾见证的家族兴衰,某条小巷流传的民俗传说,斑驳墙皮下,是世代传承的记忆。队员们认真聆听,用镜头记录古建筑的一砖一瓦,用文字梳理故事脉络,努力将这份珍贵的文化留存。在与古村的对话中,大家深知这些承载历史的建筑与故事,是乡村文化的根脉,保护它们,就是守护乡村的灵魂 。
童趣伴学时光:以爱为桥,播撒传承种子
村里的孩子,是乡村活力的闪光点,更是家庭与社会珍视的未来。“寻古思源队” 与孩子们相聚,开展趣味课堂。围绕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主题,队员们用生动的讲解、趣味的演示,带孩子们认识溺水危害,从溺水成因、易发场景,到遇险如何自救与施救,让防溺水知识变得好懂、好记。
课堂上,孩子们睁着懵懂又专注的眼睛,积极参与问答、情景模拟。当队员们演示溺水后正确的呼救姿势、心肺复苏要点时,孩子们认真模仿,眼神里透着对守护生命的重视。这一场场互动,不仅给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安全意识,更在他们心中筑牢一道 “防溺水安全堤”,为乡村孩童的夏日安全,添上青春守护的力量 。
实践悟成长:青春担当,赋能乡村未来
此次“三下乡”,是校园课堂的延伸,更是队员们成长的“社会课堂”。在实践里,大家领悟到:保护历史、传承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命题,而是脚踩土地、触摸烟火的具体行动。从农耕体验懂得乡村发展根基,到古村走访明晰文化保护责任,再到伴学孩子看到传承希望,每一步都让青春的担当愈发厚重 。
青春逢盛世,实践正当时。“寻古思源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将把乡土之行的收获,转化为守护文化、助力乡村的实际力量。也期待更多青年,奔赴田野,在实践中触摸乡村脉络,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让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让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
作者:钟志超
团队:寻古思源团队
学校:江西科技学院